查看原文
其他

张彦涛:通过摄影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 新春祝福

壹叁叁期 研发客 2021-12-18

编者按
“喜欢上摄影后,你会发现,每颗树都在追逐阳光和水分,在与重力和风雨抗争。在冬日灰色的森林中漫步,眼睛会更敏感地寻找亮点的反差。”每读张彦涛的文字,总有一种感觉穿透全身,那就像一股清鲜的空气吹进了血液深处。在这篇谈摄影的文章中,我再一次领略了这个在国际药企从事新药研发多年的化学博士斐然的文采,以及他游刃于两个不同领域宁静愉悦的心境和理念。
在医药研发圈,爱好摄影的人不少,且自成一派,如鲁先平博士偏好川藏大片,苏岭博士热衷日本风情画,姚晨教授在飞机上记录的日出日落,相信从一张张唯美的画面中,读者都能体会到科学家严谨治学之外的浪漫情怀。借此,《研发客》祝福所有海内外的华人医药研发客们2016年平安、温暖、喜悦。


撰文:张彦涛


最近换电脑,发现自2009年购入第一台数字单反相机以来,已拍了两万多张照片。这些原始JPG文本良莠不齐,绝大多数拍完后倒进硬盘,就在等待着那个遥遥无期的“有时间再整理”。


整体上比较一下早期与最近拍的照片,禁不住在“大数据”面前为自己的小进步有些微窃喜。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对摄影只是有些间歇性“低烧”。但在练习摄影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与医药科研管理甚为相似的规律。


首先,如同对任何技能的掌握,我们需要弄清楚这项活动的本质所在。例如,分析化学的本质,是将理化过程的信号放大,转换成可以定量的数据,是我们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拓展。我认为,摄影是对生活中美丽局部瞬间的捕捉。摄影家目击现在发生的一切,却没有画家虚构其世界的那种自由。


也许,摄影不应与绘画、作曲等同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我们拍下的终究不是我们创造的。拍下的局部一瞬虽然客观存在,但对其选择肯定是片面的。其目的是供自己日后重温所睹,或与他人共享美丽。这与科研记录完全不同。后者是对实验过程尽可能全面、客观、全程的记录,目的是令他人可以重复出同样的结果。同是猎奇,摄影追求美丽,科学追求真理。所以科学家爱好摄影,需要转换一下思考的习惯。 


第二,从优秀的作品中寻找规律。这需要养成习惯,多看好的作品,然后总结优秀共性何在。在医药研发圈内,大家对深圳微芯创始人鲁先平博士的作品可能比较熟悉。“天生一个摄影家,偷闲创业走天下”。鲁博士其实也是个很厉害的科学家。


图1 鲁先平 摄影


图2 鲁先平 摄影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他的大片,就会发现如下特点:第一,他喜欢拍摄川藏雪山,不到现场不行;第二,他偏爱傍晚,可能是个喜欢追逐甚于等待的主儿;第三,图中一般有前景、中景和远景(也许是愿景);第四,风光片中一多有V或S的形状;第五,丰富的层次和色彩;第六,舍得用志愿或专业的模特。


又如,《国家地理》在摄影界应该属于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作品多为专业人士所为。当然,这群人为了等待那一瞬间,不惜穿上迷彩服在伪装帐篷下待上十天半月,甚至与当地农妇发生一场彻骨铭心的爱情。他们作品的规律是动态范围宽、人文因素丰富、全面聚焦、反差微妙, 色谱复杂等等。看多了好作品,自觉或下意识地就会沿用这些规律,譬如主体取景及聚焦在在1/3 处的黄金比例等。 


但跳出这些成规,照样可以拍出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与科研阅读文献没多大区别。多读好文章固然重要,读完后分析一番这篇文章好在何处,对提高写作水平收益更大。但读得太多是否会妨碍创造力的分泌,这是后话。


第三,注重美丽的习惯。喜欢上摄影后,你会发现对云彩(我看了很多云,还没发现同样的两朵)和晚霞(其实也是云彩)的关注就多了。你会发现,每颗树都在追逐阳光和水分,在与重力和风雨抗争。在冬日灰色的森林中漫步,眼睛会更敏感地寻找亮点的反差。在嘈杂的城市里等车,你会学有觉知的欣赏行人衣服与出租车的色调的交叉,虽然没有蓝天。在你对团队成员的表现失望时,你会提醒自己,是否给了他表现优点和长处的机会,是否没有刻意去关注她的优点,是否因为自己没有提供足够的光来照亮TA?


第四,即时反馈的力量。可以很确定地说,如果没有数码相机,我现在还在黑暗中摸索。与胶片不同,数码机马上就可显示出结果,而赋予我们调整参数,再拍一张看看如何的便利。这对技能的进步至关重要。俗话说,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实际上这话并不全对。摄影光靠练习不行,不断的练习加上有效的反馈才会臻至完美。练习的成本如果太高就剥夺了练习的机会。


美国陆军航空队在上世纪30年代中开始为政府传送邮件时,几乎每周都损失几个飞行员。后来引进了林克飞行模拟训练器,极大地降低了练习的成本并提高了反馈的效率,从而迅速降低了飞行员的死亡率,并为二战的人员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馈最好及时, 具体,客观,全面,可行(actionable)。将照片在微信圈分享与朋友,也是在寻求反馈。


小公司的高效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反馈的凌厉。医药研发费用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是临床试验的成本及其结果反馈的缓慢。如果将现行Ⅱ期临床试验的运作方式比作摄影的胶片时代,那么,什么是临床研究的数码时代?对临床研究而言,什么是比动物模型更有效的林克飞行模拟器? 


第五,充分利用拍摄成本的下降。数码摄影使每次曝光的成本几乎降到了零,现场即时可得到海量的信息如白平衡的直方图。这在胶片时代无论在成本,信息量上还是时间上都无法想象。信息如果不能转化成可以行动的知识,总量毫无意义。但如果单个成本足够低,同时平行实验就成为不错的选择。例如在你不清楚曝光量是否合适时,可以利用相机的Bracketing功能连拍三张(过度、适度、不足各一),别顾反馈如何,过后再挑选。说不定有一天临床剂量不需像现在单一线性地慢慢爬坡去摸。


第六,聚焦在主题。每按一次快门成本的下降很可能导致狂轰滥炸存储下一堆垃圾。查看以及删除这些次质产品,实际上增加了高质作品的成本。现在我取景时会提醒自己: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什么?拍下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与试验设计殊途同归。


做之前想好为什么要做,确实是回报比较高的行为。如何把摄影当作一门学问来钻研,我认为“学”就是多看好的作品寻找规律, 而“问”就是在做之前先想想可以学到什么。问得太多会否导致做得太少?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大家看齐白石的画,主题总是很清晰,留有很多空白。原因可能是他的润笔是以宣纸尺寸大小定价的,所以惜墨如金。一幅照片也应该留些供读者想象的空间(图3)。

 
图3 张彦涛 摄影

第七,需找美丽的局部。希区柯克说过,所谓戏剧就是删除掉无聊后的生活。很多看起来稀松平常的景色,剪切下局部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养成习惯的眼睛会选择性地留意这些美丽的光影。我们其实只需选择性地纪录下一些局部。图4~5是晚秋时节法国梧桐摇曳在水中的倒影。朋友点赞:真美,像幅油画。但实际这两幅照片都来自一个未被莫奈光顾的水塘。在上班的路上。  



图4 张彦涛 摄影



图5 张彦涛 摄影


如何选择局部?我们可以通过取景把无关紧要的东西排除,通过大光圈聚焦虚化非主题景物,选择光线照亮主题,也可以利用运动速度的差异调整快门来模糊背景(尽可能不用PS)。总之,画面中的所用东西要么给主题增色,要么是多余的点缀,甚至累赘。就像一个专业的PPT,每个字、每张图,如果不能服务于你希冀达到的沟通效果,只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就像一个团队,每个成员的专长如果不是互补,很可能会相互消耗。


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有机会从头重组团队减少负担,但可以了解每个成员的局部优势。当宏观上竞争惨烈,股市哀鸿遍野时,往局部看,我们仍会发现未被满足的顾客需求或完全不同的顾客,以及创新的奇点。在阴雨的季节,也许可以留意一下水滴有无倒影出远处的花朵。


第八,抓住时机。大导演伍迪•艾伦讲过,90% 的生活只要到场就行(90%  of Life Is Just Showing Up)。不在现场很难拍出好照片来。摄影的时机很多是和光线紧密相关的。著名摄影家戴维•诺顿(David Noton) 写过一本书题为《等待光线》(Waiting for the Light),我极力推荐。他的另一部书叫《追逐光线》(Chasing Light), 没读过。机会到底是偏爱等待它还是追逐它的人很难讲,但机会来敲你的门时得有人在家,就像乍雨初晴时(图6~7)相机得有电,就像台风刮来时你得在现场才能和猪一起飞。



图6 张彦涛 摄影



图7 张彦涛 摄影


第九,独特的视角。在晴天的正午,任何人在阿里桑那的羚羊谷(Antelope Canyon)底都可拍出华美的照片,但大家机会均等你就很难突出,如图8所示。图9看起来像是傻瓜机拍的羚羊谷,但却是一个红辣椒的内部。科研也是如此。另辟蹊径需要独特的视角,需要耐心,需要机遇,需要延伸。拍摄角度如此,场合的选择亦然。很多有魅力的光芒出现在阴暗交接处,所谓魔鬼和天使出没的地方,如隧道口 (图10),乌云下,窗前。


这跟江河入海口三角洲,咸水与淡水交接处生态系统的丰富很相似。也有点像杨青博士不久前在《研发客》写过的题为《边缘的胜利》文中所谈。一般情况下,正午的艳阳下很难拍出好照片来,除非有红黄色岩石的散射, 例如在羚羊谷底。搞拉曼光谱的朋友或许可以就此写一篇文章,探讨散射光谱的美丽。



图8 张彦涛 摄影  



图9 张彦涛 摄影 


图10 张彦涛 摄影 

第十:多重因素。一般的照片都有一个主题,但不妨有多重因素。光有灿烂的晚霞不够,最好来棵孤独的树或一行飞鸿。辅助元素也可来自画外。下面这幅照片(图11)是在内华达的一个州立公园日落前几分钟抓下的,夕阳如火。但有意思的是,该公园因其中大面积的红色岩石造型而命名为叫火焰谷(Valley of Fire State Park),可惜照片不能体现出身临火海的那种感觉。


图12中吊车的钢缆下端如与一轮落日重叠可能更有趣,但快下班的太阳拒绝配合。科研选题亦是如此,如能从数个角度研究同一问题或一个方案解决多重问题,影响力自然会大些。就像一个新药项目,创新可以表现在靶点的选择,价格的合理,疗效与副作用的平衡,适应患者亚群体选择,服用的方便性和依从性,以及医疗产出经济学上的优势。不一定每个指标都要俱到,但至少要考虑进各种可能。



图11 张彦涛 摄影



图12 张彦涛 摄影

成就一张出色的照片,需要明确的主题,丰富的色彩,更需天时地利的配合,虽然会不可避免地会拍出很多鸡肋,但其成功率比搞出一个重磅炸弹级的药物要高出许多。在屡败屡战的空隙,用科研方法的牛刀小试捕光猎色既是很好的休整,也有助于创意的渲泄和成长。感谢大家的反馈,期望看到更好的作品和更多管用的新药!(内容均作者个人作为及观点。)

文字编辑:毛冬蕾

特别致谢鲁先平博士提供摄影作品


相关阅读

《遇见张彦涛:药品质量怎样炼成》


正如张博士说的医药研发和摄影都是一门艺术,人物、风景、静物各有所爱。摄影也是很多研发人员平时个人爱好。《研发客》在新春佳节之际,邀请各位研发界的摄影爱好者加入研发客摄影兴趣小组,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好的作品,研发客在征得作者同意后选登。 (扫描下面下面二维码加入、或者加编辑微信dai-jialing,邀请加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